
source:谁最中国
民国时期

新旧交迭 西风东渐
20世纪的民国是一个大师层出不穷的时代,各类历史人物相继粉墨登场,各种新事物争奇斗艳,新的生活方式剧烈冲击着这片古老大地。这个新旧交迭的时代,西风东渐之余,而发扬传统书画艺术的民国广告画堪称最绚丽的时代画卷。
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,内忧外患,时局动摇。刚刚抬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夹缝中求生存,同时大量的跨国公司先后涌入中国,也带来了许多新兴的广告形式。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企业和各大小画家合作,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广告画。呈现出东方与西方、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与协调的视觉风格。为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增添了一丝丝的温情和美丽。

民族品牌在洋品牌的巨大压力下也开始运用广告开拓市场。比如月份牌广告最初是国外厂商为了招徕顾客而使用的,起先绘制的月份牌大都是西方人物和风情,虽然精美,但市场反应冷淡。后来民族品牌将中国神话传说、历史故事、经典人物形象等带有中国民俗风味的图例印上年历和商号,附赠给顾客,销售业绩明显好转,如此对中国传统年画艺术做商业性的继承和改造,使之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题材、风格的广告绘画形式,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。
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






饮食广告:民国时期,西方饮料、酒水、食品大量进入中国,成为新生活方式的代表之一,其中以可口可乐最受欢迎。可口可乐于1920年代在上海投产,最中文译叫“蝌蝌啃蜡”。后可口可乐公司公开登报征求译名,上海教授蒋彝以译名“可口可乐”被其采用。








生活消费广告:民国时期的招贴广告大量用女电影明星做广告主角。比如胡蝶、阮玲玉、王人美等等。胡蝶为力士香皂、福昌烟草、鸿翔服装,甚至为冠生园月饼展销会剪彩,为阴丹士林布料手书“阴丹士林色布是我最喜欢用的布料”。可口可乐公司当年为占领上海市场,请上海的画家设计了一幅“请饮可口可乐”的月份牌广告,电影明星阮玲玉穿旗袍高跟鞋,媚眼如丝,独坐丝榻,悄然举杯,喝一杯可乐,不仅可口怡人,仿佛也像是与美人对饮。






香烟丨火柴广告 :1902年起,英美烟草公司以“PIRATE”牌(“海盗”牌,1919年改称“老刀”牌)香烟为代表,敲开了中国烟草的大门。此后英美烟草公司又以独资、合资等形式,生产出“大前门”、“白锡包”、“红锡包”、“三炮台”、“大英”、“海盗”等品牌。“老刀”牌烟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名海盗,民众对这些字眼颇为反感,其广告效果适得其反;而后商家把海盗形象修改成普通商人,商标名称也易为“老刀牌”,此品牌香烟才逐渐找到了市场。民国的烟草广告曾经占据了民国报纸的半壁江山,香烟品牌竟征非常激烈,一个好的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销量。












女性用品广告:1914年,擦笔水彩画技法开创者郑曼陀的首张“月份牌”广告画面世,距今已逾100余年。擦笔画技法创作的“月份牌”很快成为应用最广、影响最大、风格最典型的“月份牌”绘画技法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大江南北,走进寻常百姓家,开辟出独特的商业宣传途径,其影响面之广,渗透力之强超出人们的想象。










民国的招贴广告中,最抢眼、数量最多的是以美女图案为主的广告。最开始多是些仕女图,带点清代的柔弱病态;20年代以后西风更加东进,广告中的美女们明显丰腴娇艳起来;30年代的美女则个个是珠圆玉润、柳眉凤眼的时髦女郎;40年代的女人多有城市生活景衬托,或弹钢琴、烫发,高开叉旗袍。或在考究的地毯上登着高跟鞋。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女性力图摆脱封建保守自闭,显得自信活泼,这是当时中国女性文化比较突出的反映。





|